top of page

夏日是否應該進補


香港地,夏天出了名的濕熱,沒下雨就悶熱,下了雨後仍然濕熱。那我們到底在夏天要不要進補,或者服用中藥來調理身體?很多人會覺得不必要,在秋冬季節再說。但其實你身體需不需要進補和季節當然有關系,季節和你的體質才最終決定了你適不適合在夏季進補。 黃帝內經有言: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”這句話單拿出來看就是春夏季節要養陽氣,秋冬季節就去滋陰。但是不是就如此淺顯呢?當然不止如此,其實整本黃帝內經都在強調的一個點,就是天人合一,人身處於一個大世界,而我們人身何嘗不是一個小世界呢?所以當四季交替,節氣發生改變時,我們的身體也會出現相應的改變,當然個人又因為其體質的不同而不同。 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這一四季陰陽變化的自然規律。其實春夏陽氣由冬轉春時陽氣重新開始升騰向上生髮,帶來萬物的生長。到了夏季陽氣漸盛,萬物的生長到了一個茂盛的時節而到達頂峰。根據春夏季節表現出生發生長,炎熱的特性,所以可以說春夏養陽。而秋冬季節則與春夏相反,秋天涼,萬物開始凋零,果實開始掉落,所以是一個陰氣上升陽氣下沉的開始,那冬天則陽氣完全沉入水中,結冰,等待來年春天的到來,所以冬天主寒,主封藏,也是對應了五臟中的腎,主藏。 上面講了這麼多,那麼現在就來說說夏天應該吃些什麼,夏日多有暑濕,使人困倦,食欲不振,所以呢,在進補上則以祛濕和胃為主。可以多在夏日燉煮一些紅豆、綠豆、薏苡仁、赤小豆來清胃中之濕熱,如果本身體質虛寒則可考慮山藥、茯苓、白朮、藿香、佩蘭等芳香化濁健脾。 如果有條件的在三伏天時也可以考慮燉煮一些人參雞湯來進補,因為夏日都市人愛喝冷飲,吹冷氣,其實也是一個會使人表虛里濕的行為。所以在最熱的時節來用溫補的雞湯和提氣補氣的人參,可以達到一個溫中行氣的效果,而脾胃運行得當則濕氣隨氣而走,身體則恢復正常。當然如果本身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,要資訊中醫師後再行進補。 最後除了湯藥的內服,在中醫裡面三伏天最有特點的療法即是天灸,在每年的夏天,使用一些溫熱的藥物例如延胡索、白芥子等和薑汁敷貼在人體有保健功能的穴位上如膏肓、足三里等同樣對於虛寒體質的人有驅寒除濕的功效,也有增強免疫力的效果。

撰文:林傳暉醫生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